武汉王先生曾喜得麟儿念念(化名)。在深秋季节,因降温孩子有点感冒,家人给他穿了厚厚的衣服,孩子虽然满身大汗,可家人还是觉得要多捂捂,发发汗治感冒。
28日起床后,家人发现念念发高烧,脸色通红、无精打采。爷爷奶奶又给孩子加了衣服,希望能通过“捂汗”退烧。可到了晚上7点,念念仍旧高烧不退,呼吸微弱、脸色苍白、嘴唇发乌。王先生吓坏了,忙把孩子抱到当地儿童医院就诊。
接诊医生回忆,当时孩子除了内衣,身上还穿了两件毛衣、一件薄棉袄、一件厚棉袄,外面用一个厚厚的包被裹着!
随后的检查证实了医生的担忧:念念出现了婴儿捂热综合征,因为大量出汗又没有补水,已有脱水症状,脑血流量减少,脑组织缺血缺氧。遗憾的是,因为捂热时间过长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、多器官弥漫性出血,第二天下午,念念因抢救无效离世。
市儿童医院急救科副主任医师蔡小芳介绍,捂热综合征多发生于1周岁以下的婴儿。
新生儿由于呼吸、体温调节中枢还未发育健全,自身体温调节能力有限,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差,持续的高热会导致孩子代谢增快,耗氧量增加而导致孩子缺氧,轻则留下后遗症,重则导致死亡。
【什么是捂热综合征?】
捂热综合征也称蒙被缺氧综合征,是婴儿在寒冷季节中较为常见的急症之一。
主要原因包括:1.蒙被造成呼吸道受阻,引起婴儿慢性不全性缺氧;2.过暖、大汗淋漓,造成婴儿高渗性脱水。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、严重者并发呼吸衰竭、脑水肿、休克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。婴儿捂热综合征患儿病死率高、后遗症严重。
【宝宝发烧后怎么护理?】
发热本身不是一种疾病,是由于体内致热源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内产热增加、散热减少的一种现象。所以退热是以增加散热、减少产热为出发点。温度不同,处理方法也不同!
体温37到38℃时:不必着急退烧。
发烧本身又帮住杀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,所以不太高的发烧时不必急着退烧的。
2. 体温38到38.5℃时:进行物理降温!
3. 体温38.5℃以上时:使用退烧药。
如果孩子以往有高热惊厥史,在38摄氏度时就给孩子吃退烧药。
【常见的4大护理误区】
误区一:“裹蒸粽”式发热捂汗
儿童的汗腺不发达,通过“捂汗”,不易达到“发汗”的目的。往往越捂体温越高,容易造成“捂热综合征”。
误区二:高热不吃退烧药,非等医生给药
孩子如果烧到38.5摄氏度以上,就应该及时降温,可以尽快吃退烧药。吃退烧药一般不影响医生对孩子疾病的判断。
误区三:不吃药只输液,这样退烧快一点
专家:儿童发热原则上不给予吊针,因为感冒咳嗽80%-90%是感染病毒,使用抗生素治疗不仅无效,还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。除非有咽喉红肿、化脓、高热等严重问题,才考虑用抗生素“重拳出击”。
误区四:家长不能随意相信“偏方”、“秘方”
医院里有很多安全性高且有效的退热药,对儿童用药来说,安全性永远是排在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