爹地宝贝股份有限公司(834683)用十年左右的时间,从卖鞋毅然决定转型,成为中国纸尿裤行业的、中国国产纸尿裤的标志性企业之一,同时也成为新三板“纸尿裤股”。
从卖鞋到卖纸尿裤
作为一家靠卖纸尿裤发家、壮大的企业,“他”其实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做纸尿裤。资料显示,“他”的前身为福清天使鞋业有限公司,顾名思义,是个做鞋的企业,而企业踏入纸尿裤行业是在2005年。
可能好多人会好奇,为什么会从做鞋跨入纸尿裤行业呢?掘金三发现,其 “玄机”在转型上。
爹地宝贝董事长及品牌创始人林斌曾在接受媒体时说到,“2005年以前,我们是做拖鞋的,但后来受到大环境影响,生意越来越难做,我就在思考今后的方向在哪里?继续做这行,估计生存都会很困难;如果不做这行,转型做什么?在一次无意的报道中看到,婴童产品发展越来越快,后来通过市场调研,发现了婴童行业的巨大前景,特别是作为婴童行业的快消品-纸尿裤,更是存在潜在的消费能力,于是就决定转行做婴童用品。”
于是,一家中国国产纸尿裤的标志性企业就这样“诞生”了。
前两年,爹地宝贝主要推出了的中高档母婴护理用品,为布局国内市场扎下了坚实的基础,形成了以华南、华东等沿海地区为主要阵地的销售布局。
之后,快速布局网络营销“基地”,将网络营销快速渗透至全国,为品牌深入中国广大消费者打下网络根基;此后并以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,提升市场美誉度,提升产品品牌形象,调整产品结构等方式快速“破局”,成为中国纸尿裤行业的。
2015年12月,爹地宝贝正式挂牌新三板,成为“纸尿裤股”,同时也是少数代表创新层企业之一。十年左右的时间,从零开始,靠卖纸尿裤成功登陆新三板创新层。目前,“他”的市值为4.68亿元。
掘金三板注意到,挂牌以来,爹地宝贝共发起了两次股票发行计划:1.挂牌当月发布股票发行方案,募集总额3131.2万元;2.目前,爹地宝贝拟计划以每股人民币3.9元-5元的价格融资额不超过人民币1亿元。
值得注意的是,纸尿裤作为日用品中的快消品企业类别,其运作模式是有别于其他快消品的,目前我国纸尿裤市场发展模式主要有经销商代理制、婴童连锁直供、KA直营、线上互联网电商运作、微商运作模式,而上述运作模式爹地宝贝都有采用。
据其2016年半年报显示,国内销售主要分为经销商、电子商务、OEM 和点对点原材料销售四种形式:
一、公司通过经销商分销到达商超、连锁母婴店等终端,再由其终出售给消费者的经销模式;
二、公司利用线上渠道天猫、淘宝网、京东商城、一号店等B2C网上交易平台,通过开设直营网店或授权淘宝店、天猫商户经销的电商模式;
三、公司以OEM方式生产,为出口贸易商和电商品牌提供贴牌产品。
四、除了为出口贸易商提供的贴牌产品由其出口销售之外,爹地宝贝有少量产品以自主品牌“爹地宝贝”销往韩国、巴基斯坦、尼日利亚等亚非国家。
而随着人口高峰、老龄化及政策红利加速,市场需求也不断加大,换句话说,这也意思着爹地宝贝所站的“风口”也越来越大。
然而,虽然“风口”越来越大,但一线城市中高端产品的市场份额大部分被恒安、宝洁、花王、金佰利、尤妮佳等国际知名品牌所占据,其他本土企业的进入门槛较高;而二、三、四线城市的中低端纸尿裤产品生产企业数量较多,品牌集中度较低,价格竞争激烈;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开始向中低端市场渗透。
品质超越花王等国外品牌的国产纸尿裤之一
2016年9月30日7点28分中央二套《消费主张》播出了你不了解的中国制造——纸尿裤。
奶粉和纸尿裤,是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关注的产品。《消费主张》调查发现,花王、好奇、帮宝适、妈咪宝贝等外国品牌的纸尿裤很受欢迎,人们认为这些外国产品的透气性、吸水性、舒适性都比国内产品要好。
2016年9月,《消费主张》记者选购了10款不同国家、不同品牌的纸尿裤产品,邀请黄女士、黎女士以及其他几位妈妈带着自己的宝宝亲自体验比较一下。10款产品中,外国品牌产品5款,中国品牌产品也是5款(分别是安儿乐、爹地宝贝、倍康、名人宝宝、吉氏)。
早期中国品牌很难与国际一线品牌抗衡,只能采用弯道超车的方法,以不起坨、不断层的超薄产品作为差异化切入点,没想到在技术上取得了创新突破,并逐渐了整个行业的发展,这次测试中采用了安儿乐、爹地宝贝、倍康、名人宝宝、吉氏等5个品牌,整体表现明显优于国外品牌。
纸尿裤柔软性盲测
我们请10位妈妈戴上眼罩,在看不见任何品牌的情况下,单纯用手来抚摸这些纸尿裤,分别挑选出3款自己满意的产品。
摘了眼罩,现场公布纸尿裤柔软性盲测结果,我们看到,10位妈妈一共选出了30片纸尿裤,其中外国产品12片,中国产品却达到了18片!
这个结果,让妈妈们感到十分惊讶!但也有人提出,柔软、轻薄只是考量纸尿裤的一个方面,更重要的还得看用起来是不是靠得住。好,体验继续——
纸尿裤实际使用体验
宝宝运动会开始啦!
我们用抽签的方式请1号至5号宝宝穿上中国品牌纸尿裤,6号至10号宝宝穿上外国品牌纸尿裤,然后开始跑步!
到达终点后,10款纸尿裤均没有出现掉落的情况。
接下来,10位宝宝又进行了滑滑梯和摇木马比赛。后,是一场高难度的足球赛!
比赛结束了,宝宝们现场脱下纸尿裤——
有两位妈妈表示,她们宝宝穿的外国产品均出现了起坨现象。另一位妈妈更是发现,宝宝穿的外国纸尿裤竟出现了断层!
我们把这些纸尿裤放在阳光下仔细观察,外国品牌产品几乎都能清晰地看到,黄色部分淤积在纸尿裤下部,而中国品牌产品却没有出现这种情况。
当然,这次体验活动毕竟是妈妈们的主观感受,宝宝们排尿多少也具有偶然性。要不,我们在条件相对一致的情况下来比较一番?
四对双胞胎参与测试
王添辉,从事纸尿裤研究工作12年,是婴儿纸尿裤领域的资深研发专家。为了帮我们找到答案,他进行了一次实际体验测试。
苏女士、魏女士、李女士、张女士,她们都有着双胞胎宝宝,正好能充分比较不同纸尿裤的差异。
我们买来市面上比较流行的8款纸尿裤,4件外国产品、4件中国产品,两两一组分配到这4个家庭,请这4对宝宝各穿一件体验一下。
3个小时后,我们看到,4位穿着中国纸尿裤的宝宝,脱下后产品表现良好。
4位穿着外国纸尿裤的宝宝呢?他们脱下的纸尿裤均发现有断层现象。不可思议的是魏女士使用的一款美国大品牌产品,竟然还出现了大便侧漏!因为画面污秽,我们打上了马赛克。
怎么会出现这种现象?为了弄清楚原因,我们跟随四位妈妈一起来到实验室里寻找答案。
纸尿裤厚度测试
纸尿裤过厚宝宝穿上去会不舒服,尤其是夏天,在厚厚的纸尿裤包裹下,汗液无法有效挥发。如果不穿纸尿裤,宝宝们的排泄物就会污染衣物或者床单。所以妈妈希望纸尿裤可以做得更薄一些,让宝宝更舒适。
一款美国产品在广告中宣称,它是“0.06厘米史上至薄……像没穿一样舒适”。
利用实验室的精密仪器,我们对它进行了测量,发现这款纸尿裤的中间厚度并不是0.06厘米,而是0.6厘米。
外国纸尿裤在薄厚程度上整体优于中国产品吗?
我们把每样纸尿裤分别取出10片叠放在一起,然后在这8种样品的顶端放上相同重量的板子,请4位妈妈拿尺子对它们进行厚度测量。
后,得出了这组数据。我们发现,在薄厚程度上,中国品牌的纸尿裤整体优于外国品牌。
纸尿裤反渗试验
有的妈妈觉得,纸尿裤长效的吸水及锁水能力,是保证宝宝皮肤干爽舒适的关键,也是帮助宝宝远离“红屁股”的重要因素。
反渗实验就是模拟宝宝的尿液能否被纸尿裤充分有效吸收,如果无法有效吸收,部分尿液就会残留在纸尿裤表面,如果更换再不及时,宝宝稚嫩的肌肤就会出现过敏现象。
试验人员给妈妈们准备了相同容积的200ml生理盐水,分别倒入8款纸尿裤的前端;3分钟后,在产品表面分别放5张滤纸,并用3.5公斤的金属压块压住。30秒后,取出滤纸,查看滤纸上面会有多少反渗液体。反渗液体越多的纸尿裤,说明吸水及锁水能力越差。
通过比较滤纸上吸收的水量,我们发现,在反渗试验中,中国产品的表现也优于外国产品。
纸尿裤侧漏试验
纸尿裤如果发生了侧漏,宝宝的排泄物就有可能会沾在床上和衣服上,给妈妈们带来麻烦。
试验人员首先把4款外国纸尿裤打开,横向黏贴在45度压板上,由妈妈们拉开隔边,倒入80ml的生理盐水,观察隔边的侧漏情况。
很快我们就发现,4款外国产品都出现了侧漏现象。而一款价格贵的日本某品牌产品,竟然是侧漏严重的。
测试开始前,四位妈妈都认为四款中国产品会发生侧漏。但是试验结束后,她们发现,四款中国产品均未发生侧漏。
纸尿裤滑渗试验
纸尿裤的吸收速度非常关键,如果不能快速有效地吸收尿液,出现漏尿可就麻烦了!在这方面外国产品更占优势吗?
试验人员把产品分别打开并纵向黏贴在45度压板上,量取80毫升的生理盐水,从固定位置倒进加液漏斗。然后请妈妈们打开仪器的大阀门,让蓝色液体流进这8款产品。
我们观察这些液体是否会从产品表面滑落,并看看它们在纸尿裤芯体里的扩散情况。
纸尿裤研发人员王添辉:这片纸尿裤,液体滴下去之后,是顺着纸尿裤滑落出去的。另外一片纸尿裤,我们可以看到液体注入进去之后,能够立刻进入到液体吸收芯体里面,在芯体实现扩散。
滑渗试验结果显示,美国的两款产品表现差,而中国产品则表现良好。
为了更客观地比较中外纸尿裤之间的差异,2016年9月,国家纸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依照国家标准对市场上流行的5款外国产品、5款中国产品进行了检测。
张清文,国家纸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。他告诉《消费主张》记者,在检测中,有3款外国产品出现了滑渗现象,而中国5款产品在这方面都没有出现问题。
另外,张清文发现,这次测试的日本某款纸尿裤产品,在交货水分这项指标上已经超出了我们国家的规定上限,检测结果为不合格。
张清文 国家纸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:交货水分反映的是纸尿裤中的水分含量,我们国家标准规定小于等于10%。如果纸尿裤水分高,可能会导致微生物超标,微生物超标会影响婴儿的身体健康。
张清文 国家纸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:从指标上来看,国产纸尿裤的有些指标优于进口纸尿裤的指标。
2016年6月1日,新疆消费者协会在对24件中外不同纸尿裤比较试验后发现,一些中国产品数据表现并不输于外资品牌,性价比较高,反而不少外国产品发现了问题。
中外纸尿裤的差异
龚秋阳,国内某大型纸尿裤企业的生产厂长,在纸尿裤行业已经工作了20年。他告诉《消费主张》记者,中国的纸尿裤在生产环节上就跟外国纸尿裤不一样。
纸尿裤生产厂长龚秋阳:国外采用的是混合芯体,使用后容易产生断层,因为它的高分子是跟绒毛浆在一起的,没办法起到固定的作用,我们采用的是复合式芯体。
芯体,是纸尿裤的核心,内部的高分子树脂材料能起到快速吸收液体的作用。在实际生产中如何排列组合它们,中国产品与外国产品是不一样的。
利用吹风机,我们破拆了8款不同纸尿裤产品,看到美国、日本产品与中国产品内部的确不同。
这些外国产品使用的芯体都是绒毛浆加吸水树脂;而中国产品使用的几乎都是无尘纸加无纺布加吸水树脂。
覃叙钧,中国造纸协会生活用纸委员会理事,在纸尿裤领域有着11年的研究开发经验,并取得过诸多国家发明专利。他告诉《消费主张》记者,纸尿裤的芯体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在不断进化,目前市面上大致有四代芯体产品。
为了清楚辨别不同芯体,覃叙钧把这四代纸尿裤分别剪开,倒上液体。
覃叙钧打了个形象的比喻,代单层不分区的芯体就像是一个面包;第二代单层分区的芯体是三个面包;第三代多层不分区的芯体像是一个三明治;第四代多层分区的芯体就是三个三明治。
纸尿裤研发人员 覃叙钧:有一些国外品牌第二代产品是主流,绝大多数还在代产品。国内主流的都是第三代、第四代。
原来,外国纸尿裤大都使用的是代和第二代传统芯体结构;中国纸尿裤使用的则是第三代和第四代的芯体。
这四代纸尿裤产品,在功能性上又有什么不同?
覃叙钧分别为我们做了反渗试验、吸收速度试验和吸水量试验。
我们看到,第三代和第四代产品的抗反渗性确实表现突出,滤纸上的水渍明显要少于代和第二代芯体——
至于吸收速度,我们看到,第三代和第四代的纸尿裤吸收速度远远超过代和第二代纸尿裤——
后,是吸水量试验。通过比较四代产品的初始重量和大量吸水后的终重量,我们看到,第三代、第四代产品明显占有优势——
我们的“消费主张”
纸尿裤是否“不起坨、不断层”跟它使用的芯体材料与结构有着密切关系。中国纸尿裤在芯材研发和生产方面,不仅不落后,而且还处于世界领先水平。
现在,很多中国纸尿裤产品使用的都是新一代复合芯体,外国厂商却极少使用,因为此类技术生产速度相对慢、产量相对小。
早期中国品牌很难与国际一线品牌抗衡,只能采用弯道超车的方法,以不起坨、不断层的超薄产品作为差异化切入点,没想到在技术上取得了创新突破,并逐渐了整个行业的发展,这次测试中采用了安儿乐、爹地宝贝、倍康、名人宝宝、吉氏等5个品牌,整体表现明显优于国外品牌。